淮河能源报:淮河能源股份 激发创新活力 激活内生动力

发布时间:2022-11-02来源:淮河能源报阅读次数:

(特约通讯员 秦建华)创新是第一动力,人才是第一资源。近年来,淮河能源股份紧扣各产业特点,坚持创新引领,保障经费投入,完善体制机制,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,激励广大职工崇尚创新、推动创新、投身创新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抢占竞争话语权和发展主动权。

建章立制厚植创新沃土

一直以来,淮河能源股份扎实构建有利于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和保障政策,制定下发《淮河能源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管理暂行办法》《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管理办法(试行)》等一系列文件,为全员创新提供坚实的制度基础和理论遵循。

与此同时,该公司积极成立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,从科研项目的分类、申报、立项、实施、招标、验收、评价,以及科研项目费用使用与归集、建立科技创新奖励机制、大力推广应用创新成果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细化措施,进一步激发创新驱动发展的内生动力。

该公司目前获得国家专利28项,在集团公司近年来青工“五小”竞赛活动中荣获奖项数十个,其中5项成果入展淮河能源控股集团首届“五小”成果推介会签约仪式。

成果的取得,得益于公司内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,推深做实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,扎实开展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和技能培训等工作,加强师带徒,加快科技攻关,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。

铁运分公司“刘继宏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”2021年被淮南市总工会命名为第六批全市示范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。设置了机车技术、线路养护、电务电气及车辆检修4个专业组,推广到分公司所属的4个生产段,针对生产现场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,有效提升生产一线技术装备水平。

潘三电厂“尚元水技能大师工作室”以集团公司首届资深技师尚元水为领办人,围绕电厂安全生产中重点难点问题,积极开展技术创新,探索建立同工种、同专业以及跨工种、跨专业的创新工作基地,做到技术资源共享、创新工作共促,增强电厂核心竞争力,为电厂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。

新庄孜电厂“吴前友名师带徒工作室”是以该厂职工吴前友获得淮南市“名师”荣誉称号为契机,大力开展创建工作,在教学培训中,吴前友利用机组检修时机,通过在停运机组人为设置故障,由徒弟进行故障消除,并在现场手把手进行指导,有效促进青年职工快速掌握核心技术水平。

科技创新培育效益硕果

面对安全生产、经营管理、生态环保等新形势新要求,该公司集中人才物资资源开展课题攻关,在破解技术难题方面啃“硬骨头”,先后创建了一批科技创新项目,在有效促进生产力、技术工艺进步的同时,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,实现效益效率“双提升”。

发电公司牵头开展的“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硝自动控制装置及其方法”项目,通过在顾桥电厂的应用,节省尿素成本约500万元/年,还确保了氮氧化物达标排放,实现良好的社会、经济双重效益。

顾桥电厂实施的真空系统优化改造,增强了真空系统严密性,提高了机组真空,有效降低汽轮机组供电煤耗,节约燃料费用约670万元/年,降低电费约20.5万元/年。

潘三电厂将新型防腐耐磨搪瓷复合材料应用到空预器中,不仅圆满解决了空预器使用周期短、漏风严重、经济性差的问题,还降低了辅机电耗、燃料和检修成本共计约520万元。

新庄孜电厂一机双塔技术改造,年度节约厂用电量及燃煤成本100多万元,利用循环流化床锅炉特有的燃烧方式掺配城市污泥入炉燃烧,开辟了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的一条新途径,年创造经济价值近300万元。

管理创新打破效率壁垒

淮河能源股份聚焦安全生产经营,在制度机制、绩效考核、管理流程等方面,扎实开展管理创新实践,着力疏通制约管理效率的“肠梗阻”“绊脚石”。

铁运分公司“天窗修”项目,将行车、施工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分离,做到了施工不行车、行车不施工,作业连续性好,提高了安全效益、作业效率,间接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。

全资电厂“三效四化”绩效管理体系,给每个管理人员建立数据评价台账,让职工手里得“实惠”、头上得“荣誉”,工作积极性得到飞跃提升。

电燃公司创新风险防控管理体系,通过制定并完善贸易业务及风险防控管理办法,对供应商、客户进行分级,准入环节实行审核及审批控制,实现事前、事中、事后全流程业务监管。

售电公司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,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技术,完成对重点用能单位水、电、煤、天然气等能源数据的采集、整合、上传,并完成与省发改委平台的数据对接,实现多种能源数据的在线监测和能耗分析。

“科技创新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工作,近年来我们取得的科技创新成果,离不开长期坚持的理论突破、矢志不渝的技术创新和大量的实践积累。科技创新是一项连续性的工作,我们将紧抓产业变革机遇,持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,让科技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。”淮河能源股份企业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。

置顶